一、中式宮廷風
朝珠是清朝時期官員們身上佩戴的珠串,同時朝珠也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,常常被人掛在頸間垂掛于胸前。朝珠一共有108顆,每27顆里穿入一粒大珠,并且大珠一共有四顆,被稱為分珠,一般根據官品的大小和地位高低,用珠和絳色都有區別。十八子,又稱為手串、念珠,是由佛珠演變而來,屬佛珠的一種。一般選用十八顆小圓珠,中間加兩顆精致大氣的佛頭、一佛頭塔和墜腳組成,故稱為十八子。
清代朝珠
二、中式禪風
佛珠也稱為念珠,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目的珠粒,在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的隨身法具。很多人用佛珠就是借此來約束身心,幫助自身修行,消除妄念。
佛珠
三、藏式風格
藏式風格的念珠給人一種異域、古樸、奢華的美感。整串念珠融匯繁復的元素于一體,每個細節都存在著特殊的意義:計數器、卡子、背云,其實無論作為念珠盤捻,亦或者藝術品來欣賞,都具有極高的視覺魅力與收藏價值。
藏式風格的念珠
道教念珠
四、道教念珠
道教的念珠,有十二顆,二十四顆、二十八顆、三十二顆、三十六顆、八十一顆等的區別。十二顆代表十二雷門,二十四顆代表二十四氣,二十八顆代表二十八星宿,三十二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,三十六課代表天罡生煞之數,八十一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,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。在早期的時候,尤其是清宗的修持中,主要是內煉和充當法信,后來祭煉念珠作為一種驅邪除妖的法器來使用。
伊斯蘭教“太斯比哈”
五、伊斯蘭教“太斯比哈”
伊斯蘭教的念珠又稱為“太斯比哈”。材質一般多以玻璃、塑料、木質等制成,也有寶石、瑪瑙、琥珀、蜜蠟等一些昂貴材質精制而成,有圓形、錐形、橢圓形等。贊珠以33顆和99顆居多,安拉除本名外尚有體現其德性的99個尊名,虔誠的穆斯林使用贊珠,每念一個尊名時撥動一顆贊珠。
天主教玫瑰經念珠
六、天主教玫瑰念珠
天主教玫瑰念珠在早期留存于修道傳統中,用來計算祈禱次數的工具使用。而念珠為何要與玫瑰獻禮扯上關系,一般認為兩者應該漸次形成?,F代研究認為,玫瑰經定形發源于15世紀中期,1495年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正式宣布玫瑰經為正式經文,而念珠跟經文直到更16世紀或更晚的時期,兩者才有關聯。念玫瑰經從苦像開始,循環一周于苦像結束。
基督教念珠
七、基督教念珠
基督教也有自己的念珠,但是念珠的主要作用就是佩戴十字架!所以這個和佛教是有很大區別的。
八、東正教禱告繩
在東正教中念珠被稱為禱告繩,一直保持著較為古老的形式。另外東正教的十字架,與天主教的十字架是相同的,與顏色、材質無關。區別最大的地方是,東正教的十字架上面有耶穌像,而基督教的十字架上面沒有,這也是區別基督教與東正教的一種簡單方法。
東正教禱告繩
九、日本念珠
日本佛珠手串同樣源于佛教,只是因為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后,出現了各種佛教派別,因而在法器上也開始分化,佛珠樣式要多于中國。
日本念珠
洞曹宗
十、洞曹宗
洞曹宗是單佛頭的結構,以四股繩線編結的形式代替子弟珠,珠子上還串有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