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、文明燦爛的國家,中國玉器以其7000年的歷史,與中國的瓷器和絲綢一樣,成為我國古老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,素有東方藝術的美稱,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譽。中國和田玉的開發利用,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,具有濃厚的中國氣魄和鮮明的民族特色,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。
天然和田玉吊墜
和田玉是中國古玉器的主要玉材通過文獻記載及出土玉器的鑒定,對中國古代玉材的使用,大體上歸納為以下4 個大的階段:
一、新石器時代,特點是以內地甚至本地產彩石作為玉器原料,主要以北方的紅山文化、南方的良渚文化、臺灣的卑南文化為代表,主要的玉料有石英巖、硅質巖、透閃石巖、蛇紋石巖等。
天然和田白玉阿彌陀吊墜
二、從商代晚期到戰國時期,新疆產的和田玉和內地產的彩石并存,和田玉的數量漸呈上升趨勢。最遲到商代,玉材的使用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,據安陽殷墟婦好墓、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等處出土玉器的鑒定得知,已有相當一部分玉料來自新疆和田,這時距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還有千年之久,距今3000多年以前就開始把玉從新疆運入內地,有學者推測,早在絲綢之路向西開通之前,就已經有一條由新疆向內地運輸玉石的玉石之路。
天然和田玉花開富貴吊墜
三、漢代到明代,玉材以和田玉為主。到西漢中期,中原王朝和西域的交通暢通無阻,和田玉源源不斷地運進內地。在各種玉材中,和田玉的質地、顏色都是其他彩石所無法比擬的,所以自從和田玉進入內地后,不但漸漸排擠了彩石,在各種玉石中也惟我獨尊。漢代的諸侯王墓中出土的許多玉器如河北滿城劉勝墓、安徽淮南王墓等,據鑒定多為和田玉。而民間用玉則大部分為獨山玉和岫玉。從秦漢以后幾大玉材產量比較來看,就質量而言,和田玉最好,其次是獨山玉;而就產量而言,情況剛好相反,和田玉最少,這也是其珍貴的原因所在。
天然和田玉年年有余吊墜
四、清代,和田玉占壟斷地位。直到清末,翡翠的大量涌入,和田玉才漸漸變少。器重和田玉的風氣一直延續到清代,尤其乾隆皇帝不惜巨資從新疆購進和田玉到內地琢制玉器,如現藏于故宮樂壽堂的“大禹治水圖”玉山子,就是從新疆運往揚州進行琢制后又運回京城的玉器珍品。目前和田玉仍是現代玉器的重要原料,優質白玉料仍是供不應求。目前和田玉的開發,在國家領導下有組織和有計劃地進行。新疆設立了管理玉石的機構,在于田、且末、瑪納斯等地建立了玉石礦山,在和田、喀什、且末等地設置了玉石收購站,使和田玉產量擴大。玉石銷售全國十幾個省市。